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

農業新聞

首頁 > 農業新聞 > 運用智慧化茶園管理及新型加工製茶技術  以「臺灣製造,品質第一」為目標攜手開創新局
運用智慧化茶園管理及新型加工製茶技術  以「臺灣製造,品質第一」為目標攜手開創新局
Plurk分享 G+ facebook分享 Twitter分享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新聞稿                                                     中華民國113年9月5日

運用智慧化茶園管理及新型加工製茶技術 

以「臺灣製造,品質第一」為目標攜手開創新局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簡稱茶改場)指出,為因應蓬勃發展的茶飲市場,茶改場研究團隊長期與農林公司老埤農場合作,運用智慧化管理及新型加工製茶技術,輔導農林公司老埤農場發展成為臺灣最大商用茶園區,具體項目如下:

一、導入省工智慧化生產模式,解決人力老化及缺工問題

茶改場自老埤農場建場以來,即協助導入多類型省工智慧化生產模式,包括建立全臺灣最大之茶園穩壓滴灌系統、共同規劃適栽茶種田區,以利乘坐式茶園農機具(修剪、採收、噴藥等工作項目)之田間作業、茶園無人噴藥機操作、自動化茶廠生產線討論規劃及參數技術開發等,業已紓緩勞動力不足問題。

二、導入微氣象觀測資料,運用大數據分析,進行智慧化排程生產

茶改場已與該農場合作建立微氣象站,並與資策會共同合作導入神農一指收APP系統,可作為茶園派工、肥培與防治資材及採收管理之參考,除作為智慧化排程生產依據外,也可作為產銷履歷之紀錄。該農場在民國110年在茶改場輔導下,已通過產銷履歷驗證,成為全臺最大之驗證茶園(約462公頃)。

三、導入茶園循環永續技術及青農研習場域

循環農業是淨零重要之方向,民國112年茶改場已與該農場合作將茶園修剪之枝條及茶廠茶渣進行剩餘資源之利用,可作為永續農業之示範場域。此外,茶改場已與該農場合作開設農民學院之實習場域,讓更多茶農朋友學習應用,並可將產製技術擴散至全國各茶區。

四、導入新型茶葉加工製程及開發相關商品

茶改場率先開發茶葉、草本植物及蔬果等新型態多元的次世代速萃茶飲原料及加工技術,產製技術及品質領先全球。該場補充說明,在製程中導入破壁新技術,並改良傳統製程中較為費工步驟,其已跳脫傳統茶葉的加工模式,顯著降低茶葉生產成本及人力,且其生產成本與進口茶相當,茶葉品質及萃取率更優於進口茶原料,可作為挑戰進口茶原料之利器。茶改場進一步說明,新型態原料搭配速萃技術,可以縮短萃取時間讓茶湯水色清透,滋味清新鮮爽及改善風味不佳的缺失,飲用時可感受茶葉自然的美味。此外,商用茶原料的穩定性相當重要,茶改場已開發數位化拼配技術,可讓茶葉產品口味一致,讓出貨商品維持穩定性。

茶改場強調,目前農林公司擁有全臺灣首屈一指的機械化的茶園及自動化茶葉生產線,對於產製國產商用茶具有良好的競爭力,茶改場樂意與農林公司進一步攜手合作及深化技術輔導,共同打造智慧化、低成本、多元性及高品質的茶產業,以「臺灣製造,品質第一」為目標,未來必能引領國內茶飲進軍國際市場。

 

新聞聯絡人:

                  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 邱垂豐副場長    聯絡電話:03-4822059 轉 202

                               作物改良科 林金池科長        聯絡電話:03-4822059 轉 501

                               加工技術科   蔡憲宗科長           聯絡電話:03-4822059 轉 601

                               作物改良科 胡智益副研究員    聯絡電話:03-4822059 轉 531

圖一、茶改場與老埤農場合作建立循環示範場域之物質流示意圖(民國112年)

圖一、茶改場與老埤農場合作建立循環示範場域之物質流示意圖(民國112年)

圖二、茶改場與老埤農場合作作為青農研習示範場域(民國108年)

圖二、茶改場與老埤農場合作作為青農研習示範場域(民國108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