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用作物天然災害預防及復耕復育
乾旱及焚風
乾旱及焚風之預防、復耕及復育措施
若連續30天內降雨量低於20 mm,即有旱害發生機率。旱害主要發生在夏、秋、冬季,主因為雨量偏低有關,其中全臺茶區都可能發生旱熱害,而中南部茶區在冬季也可能發生旱害。當旱害發生時,誘使枝枯病發生,當季無法採收或產量及品質下降,嚴重時造成植株死亡,造成缺株及廢園。
焚風為一種出現在山脈背風面之乾熱風,當某地區因氣流過山沉降而使氣溫達36℃以上且相對濕度低於50%時,視為有焚風現象。發生原因係因與山脈走向垂直之氣流,受到高山阻擋,被迫抬升而冷卻(空氣每上升100公尺氣溫約下降0.65℃),空氣中的水氣因而在迎風面上空凝結成雲降雨,待氣流翻越過山嶺,在背風面下降時,已變成乾燥空氣,此時因空氣被壓縮而增溫(每下降100公尺,氣溫就上升1℃),當其降至地面時,溫度比原地面的空氣溫度高許多,形成一股乾燥熱風稱為焚風。焚風主要發生於颱風來襲或西南氣流發生時,迎風的山背面常有焚風現象發生,以東部縣市的夏季機率較高。焚風有時僅造成輕微的影響,如芽葉生長減緩、茶芽老化粗硬、茶菁品質不佳;但也可能引起嚴重的芽葉受害,葉片紅變脫落、芽葉枯焦、全季無法收穫。
預防措施:
- 種植耐旱品種。
- 架設灌溉設施,及時給水。
- 實施草生栽培,以減少土壤直接曝曬。
- 實施敷蓋措施,防止水分散失。
- 注意颱風焚風警報,事先預防,當空氣濕度降低或溫度提升時,採用噴霧系統降溫,降低焚風危害。
復耕及復育措施:
- 復水灌溉,以維護正常植物生理。
- 剪除枯枝,以防止病害發生。
- 乾旱地區補作灌溉設施或敷蓋及覆蓋措施。
![]() |
(1)生育期:幼木期 (2)災害別:乾旱 (3)災損情形:整株幼木焦枯死亡。 |
![]() |
(1)生育期:成木期 (2)災害別:乾旱 (3)災損情形:中剪後之成木,部分全株焦枯死亡。 |
![]() |
(1)生育期:成木期至採收期 (2)災害別:乾旱 (3)災損情形:成木部分枝條焦枯,造成減產。 |
![]() |
(1)生育期:成木期至採收期 (2)災害別:焚風 (3)災損情形:葉尖焦枯,影響產量與品質。 |
![]() |
(1)生育期:採收期 (2)災害別:焚風 (3)災損情形:茶芽葉緣處焦枯,影響茶菁與製茶品質。 |
參考文獻:
中央氣象署。臺灣的災害性天氣。中央氣象署網站taiwan_prevent.pdf (cwa.gov.tw)。(2024年11月22日)
胡智益。2023。特用作物-茶樹。農作物天然災害損害率客觀指標 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編印。pp. 26-34。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2023。天然災害概述。農作物天然災害損害率客觀指標。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編印。pp. 6-8。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2023。特用作物天然災害預防及復耕復育措施。農作物天然災害損害率客觀指標。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編印。pp. 461-462。
諮詢專家:
專家姓名 | 單位 | 電話 | |
---|---|---|---|
胡智益 | 作物改良科 | 03-4822059分機531 | chihyi@tbrs.gov.tw |
林金池 | 作物改良科 | 03-4822059分機501 | jclin@tbrs.gov.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