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蓋與敷蓋
文/陳柏蓁 蔡憲宗 胡智益
茶樹係多年生作物,生長良好的茶園,成木茶樹樹冠面幾乎可完全覆蓋地表,且根系發達,是一種良好的水土保持覆蓋作物,然茶樹係屬短期勤耕作物且幼木期間長達 3~4 年,樹冠未長成前,或經台刈之茶園尚未恢復前,地表裸露面大,尤其臺灣茶園多栽植於丘陵台地和山坡地,水土保持工作更加重要,即覆蓋及敷蓋是茶園水土保持的重要方法之一,對於茶樹成長及資源維護極具功能。
覆 蓋
覆蓋是指在茶樹行間間植草類或豆科綠肥作物,一般稱為「植生」。
一、功效
(一)防止地表沖刷或減緩雨水沖蝕力:
茶園台壁或行間植生草類覆蓋後,草類根系深入土中網結土壤,可保護地表,減少雨滴之衝擊或沖蝕。
(二)涵養水源:
植生草類長大後,施行刈草並敷蓋在茶樹根際兩旁,待草類腐爛後埋入土中,既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與肥力,同時因土壤孔隙多,透水性強,保水力佳而蓄積大量雨水,並能減少逕流,減免水患。
(三)防止地表層崩塌:
草類及茶樹根系深入土中,有如打樁的效果,可防止地表層沖蝕與崩塌。
(四)減輕洪害:
坡地茶園之台壁或茶園內行間植生草類覆蓋後,可減少地表逕流,減緩流速,減輕洪水量或免除災害。
(五)綠美化環境:
茶園植生草類長成後,美化自然景色,使人身心舒暢,增加遊憩場所。
(六)種植綠肥作物,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理化性,且能減少雜草之發生,進而發揮水土保持之功效。
二、植生方法
(一)直播:
將所需的草類種子直接播種於坡面上或茶樹行間,待其萌芽生長以收護坡或覆蓋地表的功效,不致讓土壤流失。
(二)草苗栽植:
在適當距離種植草苗,以覆蓋地表或坡面上,防止地表沖蝕。
(三)草皮舖植:
將草皮移植至需要之處,覆蓋地面,防止表土沖刷。
三、茶園用植生草類
(一)百喜草:
屬多年生禾本科雜草,生育期中於早春、初夏、秋末施用台肥 43 號,每平方公尺 0.05 公斤,草長高後可刈取敷蓋於茶樹兩旁。
1.大葉種(寬葉):
葉色深綠,株高 50 公分左右,節間短,具匍匐性,根系發達約 100 公分。可用扦插,於 4~10 月採取健壯莖 15~20 公分作為插穗。或採分株法,行株距為 30×20 公分,採穴植法,每穴 2~3 枝。
2.小葉種(細葉):
葉色淡綠,直立性,根系發達,採用種子播種。已除去外穎之種子,於播種前以 40~50℃ 左右的溫水浸泡一夜或一晝夜,以提高發芽率。雨季前播種,每平方公尺用量 10 公克。
(二)類地毯草:
多年生禾本科雜草,葉色深綠,匍匐性,株高 40 公分左右,耐寒性強,可用扦插法、草皮鋪設法及種子播種法;播種時每平方公尺種子施用量 10~15 公克,播種期及方法同百喜草。生育期中於春、夏二季,每平方公尺施用台肥 43 號 0.05 公斤,草長高後可刈取敷蓋於茶樹兩旁。
(三)黑麥草:
多年生或一年生禾本草。葉色綠,為束狀生長之草類,一般株高達 50~60 公分左右,播種時可將種子撒播於茶樹行間,每公頃種子量 8~10 公斤,播種期為 10~12 月有冬雨之季節。生育期中每公頃可施 50~100 公斤之氮肥。幼木茶園行間種植黑麥草時所撒播之種子,勿過分接近幼木茶樹,以免黑麥草成長後妨害茶樹生長。
(四)豆科綠肥作物─魯冰(黃花羽扇豆)
魯冰播種期 9~10 月間,若要採收種子可延至 11 月中旬,於幼木茶樹行間正中央用中耕機耕犁,再用鋤頭開一條深度約 15~20 公分種植溝,每公頃於溝中施用過磷酸石灰 200 公斤作為基肥,再行播種,每公頃所需種子約 15 公斤,採條播式,惟每粒種子之距離約 10 公分左右,太密將使植株分枝少,枝條細小容易倒伏。翌年3月間為開花盛期,植株可刈取做為敷蓋置於茶樹根際兩旁,或充當綠肥直接耕犁翻入土中。
敷 蓋
施行地面敷蓋不但可防止雜草叢生,且具有改善土壤物理性及減少水分蒸發之功能,及解決中耕除草人力欠缺問題。茲將茶園地面敷蓋功效及方法摘述如下:
一、功 效
(一)避免雨滴直接打擊及沖刷地面,減輕土壤的流失:而且可由敷蓋材料將水逐漸滲透進入土壤中,減低逕流,以收保育水土之效果。
(二)增加土壤有機質及改良土壤理化性:採用穀殼、草類等作為茶園地面敷蓋材料,經腐爛後而成為土壤有機質,使土壤孔隙率增加,改善土壤物理性,更因有機質之補充,土壤肥力因而改進。
(三)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增加土壤保水力,維持土壤濕度:茶園實施地面敷蓋後,可抑制土壤水分蒸發,且使土壤鬆軟而潮濕,進而可收蓄水保水之功效,尤其在夏季高溫或乾旱時期,此種效果尤為顯著。
(四)防止雜草發生,免除除草作業,減少勞力需求:茶園實施地面敷蓋,可防止雜草生長或減少雜草發生,節省除草所需大量之人工及避免除草劑的使用,以彌補敷蓋材料之支出費用,既可減低成本,且不會因大量使用除草劑而引起污染之虞。
(五)具有冬暖夏涼之雙重效果:茶園實施地面敷蓋,其表土不會受到陽光直射,雖然夏季氣溫高,土壤溫度卻不會急速升高,而冬季氣溫雖然低,但因敷蓋有保溫之效益,地溫也不致快速降低,有利茶樹根系之發育。
(六)增加幼木茶樹成活率:由於地面實施敷蓋,具有保持土壤中水分之功效,可使幼木茶樹發育良好,增加其成活率。
(七)促進幼木茶樹早日成園:由於敷蓋可增加幼木成活率,且促使幼木茶樹快速成長而茁壯,進而提早成園,增加收益。
(八)其有提早萌芽效果:茶園實施敷蓋,具有保溫作用,有利茶樹發育,促使春季提早萌芽。
(九)改善茶菁原料品質:茶園敷蓋後可改進土壤肥力,保持水分,有利茶樹正常生長,促使茶芽葉質柔軟,有助茶葉品質之改善。
二、敷蓋時期
(一)幼木茶園:茶樹種植後應即加以敷蓋,或於冬季淺耕後進行敷蓋,敷蓋材料腐爛時,應施行淺耕,使其與土壤充分混合,然後再敷蓋新材料。惟應注意淺耕時,勿傷及茶樹根部。
(二)成木茶園:於冬季中耕除草、翻土及經日曬消毒一個月後再施行敷蓋,敷蓋材料腐爛後,進行中耕除草時應同時將腐爛草埋入土中,再敷蓋新材料;惟茶樹生長茂盛,地表已為樹冠覆蓋時,雜草已難生長,可免除敷蓋。
三、敷蓋材料
敷蓋材料包括兩種,其一為有機材料如稻草、榖殼、花生殼、甘蔗渣、草類、鋸木屑、樹皮等,其二為無機材料如不織布、塑膠布等均可利用,但以有機材料較佳(參見表一)。
四、敷蓋量
茶園地面敷蓋如用塑膠布時宜選用黑色,且敷蓋一層即可;如穀殼或草類,乾草量每公頃約 2~3 萬公斤左右,厚度約 3~5 公分。敷蓋太厚不經濟,易生雙層根,不利茶樹生長。
五、建議事項
不同性質之敷蓋材料,效果各有優劣,敷蓋前,宜就茶園環境斟酌,採用穀殼、花生殼敷蓋,可提早採摘與增加產量;鋸木屑雖有提高土壤酸度與養分效果,但本場試驗結果其產量明顯較使用其他材料者為低。
稻草敷蓋可提早萌芽期與改良土壤理化性,長期使用,效果更為顯著,茶園附近若有水稻田,材料取得容易,成本也低,可多多利用。
塑膠布對增產效果頗佳,但有容易破損,使用白色塑膠布有除草作業不便,與使用黑色塑膠布有夏季土溫過份提高,及施肥不便等缺點;假如茶園附近有茅草亦可就地取材,既方便又經濟。
表一、不同敷蓋材料之利弊比較
項 目 | 稻草或茅草 | 鋸木屑 | 穀 殼 | 塑 膠 布 | ||
---|---|---|---|---|---|---|
白 | 黑 | 黑白二層 | ||||
材料體積 |
鬆大易緊實 |
鬆大易飛散 |
鬆大易飛散 |
很小 |
很小 |
小 |
運 搬 |
難 |
難 |
難 |
易 |
易 |
易 |
田間處理 |
多 |
中 |
中 |
很少 |
很少 |
少 |
土溫變動 |
中 |
差 |
佳 |
中 |
中 |
佳 |
雜草量 |
中 |
中 |
中 |
多 |
很少 |
很少 |
茶樹萌芽期 |
早 |
最遲 |
極早 |
遲 |
遲 |
早 |
土壤保水力 |
低 |
高 |
中 |
中 |
低 |
低 |
土壤養分改進 |
高 |
中 |
高 |
低 |
很低 |
很低 |
土壤pH值 |
略提高 |
提高 |
無變化 |
無變化 |
略下降 |
下降 |
茶菁產量 |
中 |
低 |
很高 |
高 |
高 |
很高 |
|
|
|
諮詢專家:
專家姓名 | 單位 | 電話 | |
---|---|---|---|
陳柏蓁 | 北部分場 | 02-26651801分機28 | bojen329@tbrs.gov.tw |
林金池 | 作物改良科 | 03-4822059分機501 | jclin@tbrs.gov.tw |
胡智益 | 作物改良科 | 03-4822059分機531 | chihyi@tbrs.gov.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