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紋羽病:特性為:1.發生在冷涼地區,2.寄主範圍廣,3.殘存時間長(超過 1 年以上),4.病徵為全株死亡.由E-mail文所示,很可能是白紋羽病(若能有病害標本更能確定).茶與梨皆是白紋羽病之寄主. 白紋羽病的防治方法有:
1.在病區不可種植寄主植物。
2.已發病但不嚴重的地區可利用根部阻斷法,將病原菌阻擋起來,其方法為病株四周挖掘深溝(需超過 60 cm以上深度)使病根與健根不相互接觸到。
3.若發生相當嚴重時,任何防治方法皆徒勞無功。
註:本病為土壤傳佈病害,藥劑防治效果不佳。
枝枯病目前在茶樹所推薦藥劑防治效果並不明顯,建議採取下列方法:(1)清園,清除感染源,(2)多施有機肥,培養田區有益菌種,增強茶樹抵抗力,(3)注意水份管理,切忌過份缺水,(4)採摘或修剪後易造成傷口感染,此時應噴藥防治以避免感染,(5)換植抗病品種如台茶 12 號或嫁接品種。
在低溫、潮濕多雨時,茶餅病發生較為嚴重。北部地區冬季較為濕冷,因此,採收冬茶時需留意此病害之發生。若在發病初期,建議噴灑 23.6% 百克敏乳劑稀釋 3000倍(新型藥劑)、84.2%三得芬乳劑稀釋 2000 倍、15%易胺座可濕性粉劑稀釋 2000 倍…等藥劑,擇一使用(藥劑防治可參考植物保護手冊)。發病嚴重之茶園,若直接噴灑藥劑的防治效果較差,因此,建議先將病枝葉修剪完後,再進行藥劑防治。
茶業改良場設有作物病蟲害診斷服務站,各位農友如有病蟲害方面的問題可隨時打電話來詢問,電話是(03)4822059 或(03)4823633(總場)、(02)26651801(文山分場)、(049)855128(魚池分場)、(089)551446(台東分場)以及(049)2753960(凍頂工作站),我們會很快的為各位解答。
茶樹長出黑色絲狀物可能是茶髮狀病,對茶髮狀病防治的建議:
1.健康茶園應防止茶髮狀病之入侵。
2.髮狀病菌索一旦入侵茶園,可緊密的附著於茶樹枝條上,利用菌索或擔胞子來散播病害。
3.發病茶園可利用火燄燒除茶叢間之髮狀病菌索,燒除時火燄停留時間以不傷及茶樹葉片或嫩芽。每半年燒除一次,連續進行數次。
4.發病嚴重的茶園,建議進行台刈以徹底清除感染源,並以火燄燒除殘留在枝條上的菌索。
茶樹枯死的原因有很多種,須先瞭解發生的原因再採行適當的防治方法。Oak sudeden death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木本植物病害,茶樹亦為其寄主之一,所幸台灣的茶樹並無此病害之記錄。現今全球交通便利,人員往來暢通,物種交流頻仍,但切記應遵守本國植物檢疫之規範,以免因無心之過帶入嚴重的茶樹病蟲害,危及台灣的茶產業。
茶樹部份枝條枯死,大部份原因是因為感染枝枯病或有茶木蠹蛾危害,枝枯病的鑑別法可由病害防治第一問獲得解答,防治方法可參考病害防治第二問。茶木蠹蛾危害的枝條上可以看到蟲孔或蟲糞,將枝條折斷後可以看到枝條被蟲蛀成中空,防治方法可以參考植物保護手冊。
茶赤葉枯病或茶炭疽病都發生在葉片上,無論是病徵、形狀、病程進展、發生生態,甚至病原菌的長相都非常相似,要區分此二種病害是有些困難,不過如能仔細觀察,二者之間還是有不同之處。區別茶赤葉枯病或茶炭疽病,可從三方面來判斷:
(1)依據病斑的顏色、大小、質地、輪紋的有無及胞子盤散生情形(由肉眼觀察)。
(2)這二種病原菌的分類地位是同屬不同種,若從病原菌形態上來看,赤葉枯病菌的分生胞子明顯的較炭疽病菌大,形態也明顯不同(利用顯微鏡鏡檢)。
(3)在台灣茶赤葉枯病多發生在颱風過後或機剪的茶園,而茶炭疽病則少見。
可至本場網站(http://tea.coa.gov.tw/)之專家系統比對。
日燒病多發生於炎熱的夏季,預防方法為茶樹葉面應保持乾燥,不要殘留水珠,應避免在大熱天使用噴水設施進行灌溉。日燒病是一種非病原性的生理不適應症,不具傳染性也無需噴藥。
從枝枯病在田間發生之生態,本病防治方式有下列三種策略:
1.預防枝枯病的侵入
(1)帶病菌之茶苗是本病可能的傳播方式之一,因此對新植或補植的茶苗,其扦插枝條應採自無枝枯病發生的茶園。
(2)未發生本病的茶園應做好茶園肥培管理工作,包括合理化化學肥料施用(過與不及的施肥量,均不利茶樹的生育)及適當的耕作方式。管理良好的茶
園,茶樹樹勢強壯、發育良好,對枝枯病具有相當的抵抗性。
(3)夏季若遇乾旱,應實施人工灌水。
(4)避免種植感病品種。
2.已發病的茶園應做好清除病枝條的工作
剪除病枝是防治茶枝枯病最有效的方法,依據枝枯病在茶樹上發生部位,可將病害嚴重的程度區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三個等級:
(1)一級(輕度):感染點在一年生的枝條,對整叢茶樹影響不大。
(2)二級(中度):枝枯病發生於二年生以上較粗的枝條,若發病時,罹病枝上的枝條都會枯死,枯死面積可達整叢的五分之一以上。
(3)三級(重度):枝枯病發病部位在茶叢主幹、地際部或深入主根,發病時枯 死面積可達全叢枝葉的三分之一以上,甚至全株死亡。
依據以上三級嚴重程度,可採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敘述如下:
(1)輕度及中度危害時,隨時剪除病枝。
(2)重度危害時,實施台刈及清除罹病處後再噴藥。
(3)剪除或挖除之病枝條必須集中燒燬,不可散置於茶園中,以免病菌之傳播。
3.病園在冬季應進行至少一次的剪枝、清園及噴藥工作。經常發病的青心烏龍茶園,在冬季時應進行一次以上的剪枝、清園及噴藥的工作,以清除病原菌。冬
季氣溫低,茶樹進入休眠期,病原菌也停止活動,是進行清園的最佳時期。冬季時枝枯病枯死的枝條仍然會留在茶園中,很容易辨認,將此等殘留且帶病原
的枝條依本文所敘述的方法剪除燒燬,並馬上噴藥。次年,枝枯病將可受到良好控制。
茶枝枯病的病徵有二種:
- 枝枯型(die- back)-感染點以上的枝條枯死,葉片留在枝條上(因茶樹是急速萎凋狀)。
- 潰瘍型(canker)-受感染的枝條上形成癒傷組織,同一枝條可能有一個或數個,癒傷組織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簡易鑑定方法如下:
- 枯死的枝條或枝條潰瘍的皮層較健康枝條為粗糙、鬆軟,剝去皮層可見到許多細小、黑色的胞腔,濕度高時可泌出白色的胞子團(或線狀),遇水則散開來,內含成千上萬的分生胞子,否則乾燥後則成淡黃色小點。這些都可由肉眼觀察到。
- 利用小刀輕刮皮層健康枝條為綠色,罹病枝為褐色。